“總書記,我們搬家了!”12月3日,在魯甸“8·03”地震后一年零四個月之際,甘家寨89戶受災群眾中75戶搬進了新家,而其余14戶受災群眾也將在12月25日前搬家。
年關將近,地震災區的民房恢復重建工作進展如何?寒冬中的群眾生活可還好?從昨日起,都市時報記者深入災區,帶你了解最新情況。
61歲的奶奶說“人死不能復生”
位于震中的魯甸縣龍頭山鎮甘家寨,在去年地震發生后出現大面積山體滑坡,幾乎整個村寨被塌方體掩埋,造成53位村民遇難、30多人失蹤,李勤巧的大兒媳婦就在這次地震中不幸遇難。由于大兒子常年在外打工,小兒子還在北京上學,照看三個孫子的重擔就落到了61歲的李勤巧一個人身上。
李勤巧說,地震發生時,最小的孫子出生還不到3個多月,二孫子則過完2歲的生日沒多久,大孫子才10歲,小兒子剛參加完中考(注:隨后,通過選拔被北大附中錄取,接受北大青鳥集團提供的3年高中免費學習和生活資助)。
現在喪偶多年的李勤巧已從悲傷中走了出來,她帶著三個孫子搬進了新家,前段日子大兒子還專門到魯甸縣城給她訂購了一套價值5000多元的家具,外地還有一些公益人士不忘給她噓寒問暖。她說,人死不能復生,今后只希望把三個孫子平平安安帶大,正在北京上高二的小兒子能夠盡快成才,有能力回報幫助過他們的好心人。
總書記的照片掛進安置房
“我在甘家寨的大大小小十多間老房子,全部震沒了,要不是政府關心,恐怕我們也被餓死凍死了。”今年70歲的鄒體富老人,在去年的地震中,不幸失去了小女兒、二兒媳和12歲的孫子。
如今,在鄒體富老兩口新遷入的甘家寨集中安置點,一棟占地60平方米的小圍院樓房里,掛著一幅習近平總書記今年1月份視察魯甸災區時,與他老兩口合影的照片。
“看到總書記的照片,我們心里就很暖。”老人回憶說,當天總書記來到老兩口和孫子住的帳篷里,大概待了三四分鐘。總書記坐在帳篷的簡易床上,親切地向他們詢問了吃飯、補助、收入等問題,現在入住新房后的他們感到很知足,只希望日子越過越好,也不愿過多想那些悲傷的事兒了。
45個集中安置點已完工39個
比甘家寨更早入住集中安置房的是,回龍灣安置點的172戶近700村民,他們已經于今年8、9月份,分兩批順利遷入了新居。
“相比以前的土房子,現在的鋼筋混凝土房子更結實,住著更安全了!”12月8日上午,記者在回龍灣安置點,遇到了在此開小賣部的楊少梅。作為今年8月底,首批120戶搬入回龍灣安置房的村民之一,預計到今年臘月間,楊少梅一家將迎來新生兒。
楊少梅說,地震之前,他們一家7口人,住在沙家壩村半山坡上的土坯房里。去年8月3日地震發生時,家里的土坯房倒塌了,所幸當時她正拉著7個月大的兒子,在屋外學走路,其他家人都在地里摘花椒,才躲過一劫。
而跟其他房屋被毀的受災村民一樣,隨后的日子,楊少梅一家從山上搬到了山下位于回龍灣的集中安置帳篷,這一住就是一整年,這一年也是災區恢復重建的日子。
“現在娃娃上學、看病都方便了,生活正一天天好起來。”在回龍灣安置點上統一配建的醫務室廣場前,今年已經73歲的葉春學老人開心地說,她今年打針吃藥的錢都是國家補助的。
截至目前,魯甸震區民房恢復重建完成投資89.91億元,竣工率達99.32%。69029戶民房重建已全部動工,竣工68562戶,入住64905戶,占總任務數的99.32%和94.03%。45個集中安置點已全部動工,完工39個。
來自:廣州大眾搬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