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5日上午,淅淅瀝瀝的小雨下個不停。秦淮區越城天地項目地塊,南珍珠巷674號,47歲的陳偉正忙著搬家,“在這里住了47年,離開還真有點舍不得,不過想到一家人終于能住上像樣的房子,很開心。”
本月底,越城天地項目地塊將完成搬遷,并移交給南京安居集團。這個集聚近千戶居民,曾是主城最大的城中村將規劃建設景觀街區,把城墻、秦淮河等南京元素亮出來,成為一道亮麗的城市風景線。
曾經44平方米的房子擠了一家三代五口人
緯七路高架是南京進出城和連通江南江北的主干道,也是青奧會期間的城市主要通道。曾經,從緯七路高架上經過,越城天地片區里,明城墻和秦淮河風采被淹沒在低矮破舊的房屋中。
沿著中山南路和應天大街交叉口往西走,坑洼不平的道路走了10多分鐘,就到了南珍珠巷。陳偉的家是一棟簡陋的二層小樓,總面積44平方米,住了一家三代五口人。一樓大概也就是20平方米,廚房藏在狹窄的樓梯底下。因為年久失修,墻壁上被熏得黑漆漆的。
“沒辦法,我一家三口,再加老母親,還有一個妹妹,五個人就擠在這里生活了幾十年。要是都在家,轉個身子都費勁。每當碰上大風、雨雪天氣,總會害怕房子倒塌。” 陳偉一邊忙著把煤氣灶搬上車,一邊跟記者聊起來。
陪著搬家的動遷員李姣告訴記者,在項目搬遷前的走訪中,這里的景象讓她大吃一驚。“人均居住面積不到10平方米,房齡大都已超過了50年,破損不堪的房屋隨處可見。居民們在巷子里拉繩子晾衣,行人不僅要避讓這些衣服,同時還得小心腳下散養的雞,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踩中它們埋下的‘地雷’。由于消防車無法進入,這兒的消防隱患也是周圍居民的一塊心病。”
去年2月,越城天地地塊正式啟動搬遷,也讓這里的居民看到了希望。
在征收搬遷過程中,每周一三五,區征收辦都會租用大客車組織安排居民們去看房。除了岱山、上坊、丁家莊和花崗四大安置房片區,工作人員還在秦淮區交通便利的地區搜羅了一批產權置換房源,方便居民選擇。
陳偉說,他們一家選擇的是岱山,一起搬過去的還有150多戶鄰居,“老母親和鄰居們住了幾十年,舍不得分開,大家還是決定選一起,繼續做鄰居。”
區征收辦馬主任介紹,由于這個地塊里大多數是家庭困難居民,區征收辦聯合民政和所屬街道,為符合條件的申請困難救濟和大病補助,目前搬遷的940多戶居民中,有三分之二享受了救濟補助政策,政府為此增加開支200多萬元, “區里把這個項目作為重點項目的重中之重,也是區委、區政府主要領導來檢查工作最多、督察督辦最多,開現場協調會最多的項目之一,全力幫助解決搬遷過程中遇到的難題。截至目前,整個地塊搬遷已完成99.2%,正在進行最后的掃尾工作。”
記者在現場看到,已經完成搬遷的片區種上了綠油油的小草,和對面外秦淮河和城墻相得益彰,從應天大街上看下去十分養眼。
根據規劃,未來這里將打造集文化娛樂、旅游配套服務、生活居住于一體的綜合項目,徹底告別緯七路北側及外秦淮河沿岸破、舊、亂的現狀,實現水景觀與明城墻完美融合,提升城市品位和品質。
來自:廣州大眾搬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