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倫大戰從國內PK到海外,兩大政黨總統候選人赴美的表現,舉手頭足都被放大觀察,但為何中華民國總統候選人依例都要到美國「考試」?赴美又常故作神秘狀?中時電子報廣播節目「為所欲為」主持人張景為,和中國時報特派員劉屏越洋訪問時,劉屏剖析兩黨總統候選人赴美考試的重要性,并分享歷任總統候選人訪美趣聞。 先從最近剛結束的英倫赴美來談。
根據劉屏華府現場觀察,看到幾件有趣的事,當蔡英文在智庫公開演說、詢答結束之后,同行的民進黨高層,馬上把一位學者帶到隨行採訪的媒體前,先高度評價這位學者的份量,緊接著就讓隨行記者訪問,劉屏說想也知道,這位學者不可能會說出不利蔡英文的話。 不過,換成朱立倫到訪時,依劉屏觀察國民黨并沒有類似的安排,可能因為國民黨雖然是執政黨,卻長期來都沒有駐美代表處,不像民進黨雖是在野黨,但其政黨駐美代表處里,有臺灣來的黨工外,也有美籍人士彭光理,對美國訪問事務的銜接和協調工作相對較細膩。
再一個例子,就是蔡英文在國會致詞時,隨行工作人員會將中、英文講稿發給媒體參考,當美國議員現場發言時,還安排了專人在場邊小聲即席口譯給記者,讓記者能在第一時間掌握最完整正確的內容,不致于會錯意,其細膩程序記者們都看在眼里。 總統候選人訪美不奇怪,卻常有趣事發生?劉屏分析主要原因有三,首先是讓彼此熟悉,以利日后繼續往來,第二分是互相能進一步了解彼此的立場,尤其是各自關切的事項,好比美國要求臺灣別搞臺獨等,第三個原因也是最重要原因,就是一旦成為中華民國總統后,就不能來華府了,頂多只是過境或路過外交。
臺灣的政黨候選人走訪美國是必要事項,有人認為是臺灣被矮化,但劉屏認為不用想得太負面,因為在冷戰時代,美國主要政黨的總統候選人,也都走訪蘇聯。 英倫這次訪美過程,劉屏分析并無大太意外事件發生,但他回想起民進黨前兩位總統候選人面試時,都曾發生過令人印象深切的趣聞。前總統陳水扁成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時,依例到美國面試,但因不諳英語的他,全權由隨行翻譯負責聽和說,結束后發現翻譯對兩岸關系的一句關鍵話語,翻譯不夠精確,可能導致嚴重的誤會,扁非常生氣開罵,翻譯則在小房間被扁罵到哭。
劉屏還說,過去美方不太愿意讓記者知道會面地點,常會要求臺灣去的政黨總統候選人,絕不得透露相關會面安排,之前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赴美考試時,因為擔心行程走漏被媒體跟拍,演出連夜換旅館的戲碼。相較下,英倫這次赴美考試過程,美方的態度似乎開放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