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8月,老兩口接到通知,新房子通過驗(yàn)收,可以住進(jìn)去了,在地里勞作了半晌的李成德聽見這個消息,一身的倦意瞬間沒了,他望著藍(lán)天,高興地流下了淚……
老大爺今年66歲,家住廣州市新華村,唯一的姑娘也不在了,老兩口相依為命。1997年4月,李成德手里攥著打工掙來的3萬元和老伴再三商量后決定建新房子。房子出來了,家具也買上了,不知道有多高興。“那會建的房子在村里算是很好的了。”
隨著時間的推移,老兩口的身子和他們居住的房子逐顯“老態(tài)”。房子先是漏雨,后是裂縫,老兩口因?yàn)槟挲g大,也折騰不動只能湊合著住。村干部有空了就會帶著村里的青壯年上房頂加加土。
今年春節(jié),村主任去家里看望老兩口,當(dāng)走到廚房著實(shí)為眼前的一幕吃驚,“廚房的墻裂了一個很大的縫,足足有兩厘米。這樣不行,不能讓老兩口住那種房子,如果裂縫再擴(kuò)大,那老兩口還怎么住?”。
她的擔(dān)心不是沒有道理,就在今年3月3日,因?yàn)橄掠辏孔訌N房后墻再次出現(xiàn)裂縫,而這次他再也不敢湊合了。
“當(dāng)時,我就想再不能住房子里了,萬一哪天要是塌了咋辦?”。沒辦法,只能從房子里搬出來,可是他倆又在哪里住呢?
鄰居知道情況后就叫他倆先到家里住著,再想辦法。但是不想給人家添麻煩,后來,鄰居借了頂帳篷給他,老兩口就在自家院子里搭建起來,把沙發(fā)抬進(jìn)去,放了一張床。
日子一天天過著,天氣越來越熱,白天太陽“惡狠狠”地照著帳篷,從帳篷門口能感覺到一股氣流往外涌動,到了晚上還得忍受蚊蟲的叮咬。
就這樣,老兩口湊合著住了,而他倆心理承受力也被慢慢消耗著。過了幾天的一場雨徹底摧垮了他倆的承受底線。“當(dāng)時下雨,我和老伴正好去趕集了,等我倆趕回去時床鋪全被泡了。”李成德回憶著當(dāng)時的情景。
“不能這樣湊合了,總得想個辦法,修葺舊房子也好,建新房子也好,總之不能這樣湊合了。”李成德思量著。想法雖然好,但是該怎么做呢,他倆已經(jīng)沒有積蓄,就算借錢,又有誰愿意借錢給一個66歲的老頭子呢?“那些天,我是整晚整晚地睡不著覺,這些問題壓得我快喘不上氣了。”說到這些情景時,李成德至今還記憶猶新。
就在李成德心灰意冷時,村里來的第一書記李敏來找他了,說國家現(xiàn)在出臺了一項(xiàng)政策,是專門針對貧困農(nóng)戶的,經(jīng)相關(guān)程序核定,他和老伴被定為新華村特困戶了。
不僅如此,他倆還可以拿到扶貧資金,還會有定點(diǎn)幫扶單位幫助他和老伴脫貧,首先就是要幫李成德建新房。
聽到這個消息后,李成德眼睛紅了……
很快,原先的老房子被拆除了,新房在原址上開建了,幫扶單位工商銀行也拉來了一些建筑材料。很快,四間寬敞的新屋子建成了。
“四間房子總共100多平方米,而且廚房里還裝著柜子,上面放的全是大理石,以后和面就方便多了。”李成德激動地說。
“還有,還有,總共有3個炕,客廳還那么大,窗戶上還裝著紗窗呢。”李成德的妻子搶著說道。